(綜合報導)過去幾年,已有多家世界級跨國企業撤離中國。外資撤離中國已經由製造業向美妝品領域蔓延。
日本知名美妝品牌資生堂旗下高階護膚品牌BAUM(葆木)宣佈,將撤出中國市場。BAUM天貓旗艦店近日發佈閉店公告。
據中國媒體援引葆木天貓旗艦店公告指出,7月10日起不再接受新訂單,8月10日前會由店鋪處理售後需求,其後則僅能透過電話諮詢。此外,BAUM在中國第一家概念店專櫃“上海芮歐百貨專櫃”亦已顯示為停業狀態。
資生堂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BAUM品牌因“戰略調整”,決定停止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
7月8日(週一),日本千業工業大學助教哈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最近幾年,尤其在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之後,中國當局實施“動態清零”等措施,以及外資在華企業遭遇到各種困境,紛紛將產業鏈撤離中國,其中並不限於製造業。她說:“我認為這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即使中國有龐大的購買力,市場很大。其實中國企業在華賺到錢了,他們也帶不出來。這個是目前最大的原因。”
自從日本“核廢水”(中國政府稱“核污水”)排海後,日系美妝受到中國市場排斥,資生堂今年加快調整中國業務,撤下中國專櫃、出售個護業務。去年,資生堂在中國市場淨銷售額同比減4%至2479億日圓(約11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半年資生堂和CPB銷售額整體保持增長,惟下半年受“核污水”排海後、日本產品購買被抑制和景氣惡化影響,轉為下降。不過,資生堂今年首季中國市場淨銷售額仍同比增長4.2%。
哈斯說,最近幾年撤離中國的有東芝、佳能等國際知名品牌。她感歎道:“很多日本企業退出中國,中國一方面排外,另一方面又在邀請外國企業去投資,不知道他們想幹什麼。”
2023年5月31日,日本松下蓄電池(瀋陽)工廠停產,退出在中國經營29年的投資。今年2月27日,知名日本品牌日本普利司通宣佈,退出在中國生產和銷售卡客車輪胎的業務。
對於跨國公司相繼撤離中國。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上週五(7月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已經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商準入的限制,“我們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在製造業方面,我國已經宣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的限制措施,歡迎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共用中國的發展機遇。”
對此,評論人士阿興(化名)說,中國的營商環境惡化導致外資撤離,“很多外企遷移到東南亞,印度等國。甚至遷移到美國、日本及韓國的本土,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不斷的外遷。人家發現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當然會選擇離開。”
近幾年 跨國企業紛紛撤離中國。線民“青苔之路”發文寫道,其實外企不願意撤離中國,因為中國有成熟的產業鏈,熟練的工人,但實際情況卻是最近三、四年不僅日資企業撤出了約一百家,其他的諸如美國、德國、英國甚至有的中國企業,也在撤出中國。
2019年,韓國三星電子關閉惠州工廠,生產線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國;2020年,荷蘭飛利浦退出中國家電市場、英國連鎖超市樂購宣佈完全退出中國市場;2021年,美國雅虎停止向中國提供雅虎的產品和服務;2022年,日本佳能公司關閉珠海工廠,韓國樂天宣佈解散中國總部,追加對東南亞的投資;2023年,日本索尼公司將主要工廠遷移到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