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熊維羆 2023.4.7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大便失禁(二)
(續前文)
大便失禁在一般民眾盛行率約2.8-10%,最常見於自然生產時,肛門擴約肌損傷。其表現的症狀為固體或液體的大便不自主的從肛門漏出來,嚴重程度要看漏出頻率和漏出量而定,可分為輕微、中等以及重度大便失禁。
輕微程度的大便失禁
表示曾經有液體大便漏出的經驗,或偶爾有無法控制的固體大便漏出情形,或有規則性大便失禁的情形。
中等程度的大便失禁
每個月都有大便漏出或每年都有無法控制的固體大便漏出的情形,或常常有大便失禁的情形。
重度的大便失禁
每週或更多時候常常有大便漏出的情形,或每個月常常有固體大便漏出的情形。
大便失禁常常與尿失禁症狀合併發生,這可能與骨盆腔肌肉鬆弛有很大的關係,它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是年輕男性發生率比年輕女性高,而年長女性發生率卻比年長男性高。這是否與生產及女性荷爾蒙的狀態有關,目前尚不清楚。
另外,社經地位較低、失能的病人(如中風)、健康情形較差的病人(如憂鬱症沮喪)、時常有腹瀉或便祕情形,或手術後併發症,例如切除痔瘡、括約肌切開術、肛門廔管手術、括約肌整形、直腸脫垂修補等,都比較容易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控制糞便或氣體排除的能力有問題就稱為失禁,從輕微的控制排氣困難到嚴重的失去對固體糞便的控制能力,程度不一。而這個問題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許多人卻常因為不好意思而不敢就醫,所以確實的盛行率不易得知。在一份7000多人的調查研究報告中,約2%的人有大便失禁的問題,其中60%是對氣體失禁,50%對於液體失禁,30%的人對固體糞便失禁。女性,年紀大,行動不便者,整體身體狀況差者都是常見的危險因數。所以在護理之家的患者:大便失禁的盛行率高達10%到17%,年紀大及重病者更高達47%。
事實上就某些狀況而言,只要針對病因處理,往往可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基本上排便幾乎是所有人未經學習就會的一件“大”事,其實是蠻複雜的動作,從肛門括約肌,大便的質和量,腸道的蠕動運送,直腸的容受性(compliance),神經傳導到骨盆底都有影響。基本上大便失禁常常是身體其他疾病或狀況的結果,而非原因,所以詳細的病史,身體理學檢查,長期藥物服用等都必須深入了解,才能辨清是功能性失調引起,還是肛門結構異常所致,再決定進一步要做什麼樣的肛門功能檢查以確定病因。
大便失禁的程度
輕微:會有液體大便漏出,或偶爾有無法控制的固體大便漏出,或有規則性大便失禁。
中等:每個月都有大便漏出或每年都有無法控制的固體大便漏出的情形,或常常有大便失禁的情形。
重度:每週或更多時候常常有大便漏出的情形,或每個月常常有固體大便漏出的情形。
病因
(一)大便形狀的改變
1.腸易激綜合症;2. 炎症性腸病;3. 感染性腹瀉;4. 濫用瀉藥;5. 吸收不良綜合症;、6. 短腸綜合症;7. 發射性腸炎。
(二)腸容量或順應性異常
1.炎症性腸炎; 2.直腸容量缺損; 3. 直腸缺血; 4. 膠原血管性疾病; 6. 直腸腫瘤; 6. 直腸外壓迫
(三)直腸感覺異常
1.神經系病變; 2.溢出性失禁
(四)括約肌或盆底功能異常
1.括約肌解剖學缺損; 2.盆底肌喪失神經支配; 3.先天性異常
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糞塊嵌塞、直腸感覺異常、肛門括約肌壓力降低、神經肌肉功能紊亂、痴呆、醫源性的等等。
病理
正常排便活動在是神經內分泌調節下條件反射的隨意活動,是多系統參加的複雜生理過程。結腸內糞便或氣體,隨著結腸節律性收縮運動和胃結腸反射的不自主活動到達直腸下段後,刺激直腸壁壓力感受器。當腔內壓達到一定閾值時,交感神經興奮,直腸擴張、內括約肌收縮,肛隱窩受到刺激而產生便意。這一衝動沿內臟傳入神經骶副交感神經傳入腰髓的排糞中樞,再傳入大腦皮質感覺區和運動區。當大腦皮質解除排便的抑制時,外括約肌和恥骨直腸肌鬆弛,即可出現排便活動。
關於大便失禁的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正常大便的自控有賴於許多因素:大腦的功能、糞便的容量和稠度、結腸的傳輸、直腸的膨脹性、肛門括約肌的功能、肛門直腸的敏感性和肛門直腸反射等。這些因素中任何1個或多個因素的異常都可能導致大便失禁。正常的排便需要適當的肛門直腸感覺。盆底感受器在察覺直腸內存在糞便方面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糞塊嵌塞和溢出性大便失禁患者均有直腸感覺的降低,外傷性和特發性大便失禁(idiopathic fecal incontinence)的患者可能有肛管感覺的異常。特發性大便失禁或稱神經源性大便失禁,它是由於控制盆底橫紋肌及肛門外括約肌的神經進行性損害及內括約肌功能減退所致。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