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花20年時間構建面積約300平方公里(3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即佔近三成香港土地面積,涉及住宅單位總數達92萬個,可容人口250萬。
特首林鄭月娥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花20年時間構建面積約300平方公里(3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即佔近三成香港土地面積,涉及住宅單位總數達92萬個,可容人口250萬;當中都會區可開拓約600公頃土地及新增最多約18.6萬個住宅單位,並以「北創科、南金融」,把都會區與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維港都會區互補。她表明兩者並行,但無提及都會區所涉發展成本,不排除發債推展;施政報告亦未見提出如何紓解輪候公屋時間長及樓價高企等迫切問題。有學者指未有具體規劃前,難以評估政府財政能否負擔得來。
林鄭月娥在任期結束前仍提出未來30年的規劃願景,被問會否競逐連任,她說不回應未來工作的問題。民建聯歡迎政府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造地建屋,民主黨認為林太是透過《施政報告》爭取連任。香港民意研究所6日晚發表施政報告即時評分,受訪者評34.2分,較去年低位的27.2分高7分。民研共訪問936人,滿意率為24.8%,不滿意率為負50%。
「明日大嶼」總造價曾估算涉逾6240億元,令外界關注涉及多項鐵路及基建項目的北部都會區,會否成為政府另一財政重擔。林鄭月娥在午記者會被問到都會區的發展成本,與明日大嶼同時進行會否致政府財政未能負擔,她稱希望大家從願景角度看,從她的實踐經驗,香港最能製造財富的是土地,不可能因開發土地而蝕錢,所有建屋土地開拓都能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她在昨晚電視論壇被問到開支會否逾萬億元時,稱「未計過」,又指毋須此階段計算開支,「鐵路走線都未定,怎樣計多少錢?」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又稱,北部都會區可能面對「現金流」問題,包括收地、賠償、基建要用錢,但可透過發債,在都會區很多基建都是環保基建,故很適合發綠色債券,「如看今日赤字就什麼都不做,這種不但是短視,我會形容是不負責任做法」。她又強調,北部都會區非替代明日大嶼,「一定不會發生」;交椅洲填海甚至爭取提前2026年開始進行。
北部都會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橫跨天水圍、元朗、粉嶺、上水等新市鎮,並有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新界北新市鎮等6個新發展區。《策略》報告提及都會區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相等於32個維園)用地作住宅及產業用途,提供16.5萬至18.6萬個住宅單位;新增8.4萬個工作職位。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稱,未有具體規劃前,難以評估政府財政能否負擔發展區造價,亦要視乎項目公私營發展比例、商業機會、會否針對相關基建發債等因素。他指新界北以往被視為香港邊陲,商業機會較少,如單是建房屋,較難吸引市民遷入,但深圳福田、南山等較近香港的地區的發展已相對蓬勃,能夠發揮協同效應,惟施政報告所提只是願景,實際仍要視乎下屆政府安排。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對特首提出北部都會區「非常歡迎、認同」,並建議設立新界北辦事處,由工程拓展處、環保署等派專人加入,拍板行政事務,毋須再於部門折騰時間。